1._烛的解释_烛的解释是什么

2.谁能解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的出处

3.明烛天南是什么意思

4.烛的组词大全(约50个) 烛的词语解释_烛是什么意思?

5.明烛天南的意思

6.清代姚鼐《登泰山记》,原文翻译赏析

明烛照天夜未眠_明烛天南的烛是什么意思

明烛是汉语词语,意思是古时祭祀用的烛。

具体解释有:

1、古时祭祀用的烛。

例如:《周礼·秋官·司烜氏》:“以共祭祀之明齍、明烛,共明水。”

2、明亮的烛。

例如:《楚辞·招魂》:“兰膏明烛,华镫错些。”

南朝·宋·谢惠连《雪赋》:“燎薰鑪兮炳明烛,酌桂酒兮扬清曲。”

《送瘟神》诗之二:“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

3、明亮地照耀。

例如:清·姚鼐《登泰山记》:“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4、引申为明察。

例如:孙中山《大总统劝告北军将士文》:“我诸同胞如不明烛几先,即时反正,他日者大功既定,効用无门,岂不可惜!”

用明烛造句有:

1、博物馆和综合体,重现旧时的京杭大运河两岸百货辐凑,篝火明烛的盛景,更让历史街区散发新的光泽。

2、不论有多狗苟蝇营,依然逃不了圣明烛照。

3、白发灿然,真是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4、与其咒骂黑暗,不如燃起一支明烛。

5、卧夜坐起风雨,推窗广厦明烛,天也有十分心愿,宁可千万人顺心如意,到头来,磨难重重,换一人,白首不离。

_烛的解释_烛的解释是什么

寓意着政治清明、社会和谐、光明希望等美好愿景的实现。

1、“政通人和”主要描绘了一种政治开明、百姓和睦、社会秩序井然的理想状态。表达了人们对国家繁荣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向往,以及对于政治清明和社会和谐的期望。在这个词语中,“政”指政治,“通”表示畅通无阻,“人和”则表示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政通人和”意味着政治上的畅通,以及社会关系的和谐。

2、“明烛天南”则寓意光明照亮南方天空,给人以希望和温暖。这个词语用来形容某种力量或精神指引人们向着美好的未来前进,象征着光明和希望的存在。“明烛”暗喻光明和指引,“天南”则代表南方,也象征着一种方向和目标。“明烛天南”意味着照亮前方的道路,给人以希望和指引。

谁能解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的出处

_烛的词语解释是:古时束麻蘸油制成的火炬。用来照明。

_烛的词语解释是:古时束麻蘸油制成的火炬。用来照明。拼音是:fénzhú。结构是:_(上下结构)烛(左右结构)。注音是:ㄈㄣ_ㄓㄨ_。

_烛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引证解释点此查看详细内容

⒈古时束麻蘸油制成的火炬。用来照明。《周礼·秋官·司_氏》“凡邦之大事,共坟烛庭燎”汉郑玄注:“故书‘坟’为‘_’。引郑司农云:‘_烛,麻烛也。’玄谓‘坟’,大也。树於门外曰大烛,於门内曰庭燎,皆所以照众明也。”宋周密《武林旧事·大礼》:“是夜,卤簿仪仗军兵于御路两傍分列,间以_盆_烛,自太庙直至郊坛泰_门,辉映如昼。”

二、网络解释

_烛_烛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fénzhú,是指古时束麻蘸油制成的火炬。用来照明。

关于_烛的诗词

《湖州歌·九重_烛照帘栊》

关于_烛的诗句

_烛初欲然九重_烛照帘栊九重_烛照帘栊

关于_烛的成语

秉烛夜游炳烛夜游火光烛天

关于_烛的词语

扣_扪烛无幽不烛犀角烛怪洞隐烛微炳烛夜游风烛草露风中秉烛明烛天南烛照数计风前残烛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_烛的详细信息

明烛天南是什么意思

出处:出自;姚鼐?《登泰山记》。

意思是:见青山上覆盖着白雪,(雪)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

原文:道中迷雾冰滑,蹬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白话译文:一路上大雾弥漫、冰冻溜滑,石阶几乎无法攀登。等到已经登上山顶,只见青山上覆盖着白雪,雪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远望夕阳映照着泰安城,汶水、徂徕山就像是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停留在半山腰处的云雾,又像是一条舞动的飘带似的。

扩展资料

“苍山负雪,明烛天南”的出处《登泰山记》简介:

是清代姚鼐在乾隆年间创作的泰山题材著名散文。文章描述了作者冒雪登泰山观赏日出的经过,描写了泰山的雄奇形势,并考察纠正了泰山记载的错误,文字简洁生动,写景尤为出色,是桐城派古文的名篇。

姚鼐参加纂修的《四库全书》于乾隆三十七年告成,以御史记名。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以养亲为名,告归田里,道经泰安与挚友泰安知府朱孝纯(字子颖)于此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傍晚同上泰山山顶,第二天即除夕(当年十二月小)五更时分至日观峰的日观亭后,观赏日出,写下了这篇游记。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登泰山记

烛的组词大全(约50个) 烛的词语解释_烛是什么意思?

我国的成语种类是非常多的,每个成语各自表达的含义是不一样的。明烛天南是生活比较常见的成语,虽然在生活中比较常用,但是知道这个成语意思的人却不多,那么明烛天南是什么意思呢?

1、 明烛天南,读音míng zhú tiān nán,汉语词语,基本意思为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

2、 出处: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清·姚鼐《登泰山记》。

3、 造句:苍山负雪明烛天南表达对一切看得很透彻了。

关于明烛天南是什么意思的相关内容就介绍到这里了。

明烛天南的意思

烛的拼音 烛的解释 烛是什么意思

1、烛字的拼音是zhú ; 2、 烛字的解释:(1)本义:(名)火炬。(2)(名)蜡烛:~光|~台|火~。(3)(动)〈书〉照亮;照见:火光~天|洞~其奸。(4)(量)俗称多少烛的电灯泡;指灯泡的瓦特数(并不是烛光数);如50烛的灯泡就是50瓦特的灯泡。

精选部分烛组词的词语造句及词语的拼音和详细解释:

1、蜡烛造句:这时,有个老妇人,那个平时在芳汀夜晚回家时替她点上蜡烛的老妇人,把过苦日子的艺术教给她,在贫苦的生活后面,还有一种一无所有的生活。

解释:用蜡或其他油脂制成的供照明用的东西,多为圆柱形。

2、烛台造句:弹射座椅滑行到导轨顶端时,出口被打通,气体点燃,发动火箭推力装置,象发射一座罗马烛台一样把斯特里克林完全“炸”出驾驶舱。

解释:插蜡烛的器具,多用金属制成。

3、香烛造句:庆典游行让人如置身梦幻之中:美妙的音乐、香烛冉冉、成群飞起的白鸽、驮着芳香肉桂的骆驼队伍、穿着金色鞋子的象群,还有犄角镀金的成队公牛。

解释:旧时祭祀祖先或神佛用的香和蜡烛。

4、烛照造句:文化语境中,桃树的花叶、子果、枝木都烛照着文化的辉光,它是那样致密地渗透在中国文化的肌理中。

解释:<书>照亮:阳光~万物。

5、花烛造句:目前,花烛品种越来越多,与之配套的种质保存技术相对薄弱,传统的花烛种质保存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及土地。

解释:旧式结婚新房里点的蜡烛,上面多用龙凤图案等做装饰:洞房~(旧时指新婚)|~夫妻(旧时指正式结婚的夫妻)。

6、火烛造句:悠扬的配乐,仿佛壹阵清冽的风,而摇曳其中的爱情火烛,将画面与您的内心壹同点亮。

解释:泛指可以引起火灾的东西:小心~。

7、烛花造句:烛花木偶剧团是澳大利亚唯一一个大型木偶剧团。

解释:蜡烛燃烧时烛心结成的花状物。

8、烛泪造句:像燃烧了千年的红烛,微弱的火光消融在烛泪中,未能燃尽的灯芯留的是不见痕迹、无法治愈的创伤。

解释:指蜡烛燃烧时淌下的油。

9、风烛残年造句:桑切斯女士认为,当局对网络的恐惧是理所当然的,意指在这场与年轻一代网络精英的数码竞赛中,已是风烛残年的高层领导只能望其项背。

典故:风烛:被风吹的蜡烛,容易熄灭;残年:残余的岁月,指在世不太久。比喻人到了接近死亡的晚年。

10、风中之烛造句:你的一生,就像是风中之烛。即使大雨倾盆不止,光芒从不随夕阳消失。

典故:在风里晃动的烛光。比喻随时可能死亡的老年人。也比喻随时可能消灭的事物。

11、洞房花烛造句:在他们洞房花烛之夜,新婚妻子对她的新丈夫说,“请温柔一点,我还是个处女呢。”

典故:形容结婚的景象。

12、洞幽烛微造句:杂志将于六月十八日发表相关论文。此前并未认识到存在这样一个对糖代谢过程有强烈影响的(时钟)系统,是以本研究发现具有洞幽烛微、彰显细部的意义。

典故:洞:洞察;幽:深远;烛:照亮;微:微末,精细处。形容目光锐利,能洞察事物幽深细微之处。

有关烛字组词的词语列表 烛的组词 烛怎么组词 烛的多音字组词 烛字组词

漆烛、青烛、旁烛、猛烛、蜜烛、龙烛、花烛、莲烛、桕烛、继烛、蜡烛、炬烛、慧烛、火烛、兼烛、华烛、辉烛、烛剪、烛竹、烛台、烛尽、烛理、烛盘、烛天、烛明、烛跋、烛武、烛笼、烛泪、烛华、星烛、香烛、遗烛、荧烛、预烛、蒸烛、脂烛、竹烛、烛房、烛幽、烛穗、烛罩、烛阴、烛蛾、烛刀、烛红、烛火、转烛、烛照、烛星、洞烛、跋烛、发烛、俯烛、宫烛、高烛、凤烛、世烛、寿烛、手烛、田烛、电烛、调烛、坟烛、地烛、文烛、衔烛、烛车、传烛、椽烛、翠烛、插烛、朝烛、灯烛、法烛、贯烛、膏烛、风烛、油烛、萤烛、游烛、鱼烛、玉烛、照烛、烛曜、烛焰、烛力、石烛、天烛、炳烛、北烛、私烛、秉烛、烛油、烛芯、烛知、烛炬、烛烛、烛燎、烛远、烛耀、烛乘、烛鉴、烛心、烛银、烛架、烛光、烛临、纸烛、智烛、烛营、烛煤、烛微、烛龙、烛夜、烛花、烛物、烛烬、烛签、烛影、烛奴、遐烛、宵烛、炎烛、薛烛、玄烛、靴烛、洋烛、明烛、镜烛、笼烛、朗烛、牢烛、刻烛、炯烛、剪烛、监烛、极烛、孤烛、官烛、画烛、红烛、桦烛、桂烛、光烛、虹烛锭、花烛夜、还形烛、调玉烛、蜡烛珠、金莲烛、洋蜡烛、三条烛、仙音烛、插蜡烛、烛夜花、花蜡烛、风前烛、千里烛、金花烛、蜡烛花、龙凤喜烛、花烛洞房、扣盘扪烛、火烛小心、火烛银花、花烛红妆、火光烛天、宫烛分烟、烛照数计、风中秉烛、风烛草露、风中之烛、风烛残年、飞蛾赴烛、弱烛光灯、洞房花烛、洞幽烛远、洞隐烛微、跋烛之咨、犀燃烛照、无幽不烛、五侯蜡烛、西窗剪烛、烛影摇红、风檐刻烛、风烛之年、风前残烛、洞烛其奸、洞幽烛微、灯烛辉煌、当风秉烛、北烛仙人、插烛板床、炳烛之明、炳烛夜游、秉烛夜游、秉烛待旦、石火风烛、犀角烛怪、照天蜡烛、烛尽光穷、烛影斧声、偶烛施明、明烛天南、盲人扪烛、盲人把烛、刻烛成诗、剪烛西窗、膏烛以明自煎、烛之武退秦师

清代姚鼐《登泰山记》,原文翻译赏析

明烛天南,读音míng zhú tiān nán,汉语词语,基本意思为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

明烛天南出自清·?姚鼐《登泰山记》“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明烛天南是中性词。作谓语;指光照亮南方的天空。

苍山负雪明烛天南的意思是:一路上大雾弥漫、冰冻溜滑,石阶几乎无法攀登。等到已经登上山顶,只见青山上覆盖着白雪,雪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

“苍山负雪”是一个常见的意象,生活经验多就能体会到。青黑色的山背负着皑皑白雪,黑白相应,一个“负”字,让山也活了起来,妙极。区区四字,使常见的景色描绘得异常简洁而生动。

“ 明烛天南”则更为有趣。要注意,这里的“烛”非蜡烛之意,而是名词活用做动词,为“照亮”之意(敲黑板,这里是考点)白雪的雪光照亮了南边的天空。读完脑中就能自然浮现出这样的意象,如国画般传神。

《登泰山记》是清代姚鼐创作的一篇以泰山为题材的散文。文章以景物描写为主,兼以叙情取胜。通篇脉络清晰,文字平实而不失惊艳,读来让人觉得平易流畅、清新隽逸,有种沁人心脾之美。

《登泰山记》是清代姚鼐在乾隆年间创作的泰山题材著名散文。文章描述了作者冒雪登泰山观赏日出的经过,描写了泰山的雄奇形势,并考察纠正了泰山记载的错误,文字简洁生动,写景尤为出色,是桐城派古文的名篇。学者王克煜将这篇散文和杨朔的《泰山极顶》、李健吾的《雨中登泰山》、冯骥才的《挑山工》并称为现代泰山四大著名散文。

 登泰山记

泰山之阳1,汶水2西流;其阴,济水3东流。阳谷4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5,古长城6也。最高日观峰7,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8乾隆三十九年9十二月,自京师乘10风雪,历齐河、长清11,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12,至于泰安13。是月丁未14,与知府朱孝纯子颍15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16,其级17七千有余。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18也。余始循以入19,道少半20,越中岭21,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22。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23,世皆谓之天门云24。道中迷雾冰滑,磴几25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26;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27如画,而半山居28雾若带然。

戊申晦29,五鼓30,与子颖坐日观亭31,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32。稍见云中白若摴蒱33数十立者,山也。极天34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35。日上,正赤如丹36,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37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38,绛皓驳色39,而皆若偻40。

亭西有岱祠41,又有碧霞元君42祠;皇帝行宫43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44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45。僻不当道者46,皆不及往。

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47。少杂树,多松,生石罅48,皆平顶。冰雪,无瀑水49,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桐城姚鼐记。

 词句注释

阳:山的南面。

汶(Wèn)水:也叫汶河。发源于山东莱芜东北原山,向西南流经泰安东。

济水:发源于河南济源县西王屋山,东流到山入海东。后来下游被黄河冲没。

阳谷:指山南面谷中的水。谷,两山之间的流水道,现通称山涧。

当其南北分者:在那(阳谷和阴谷)南北分界处的。

古长城:指春秋时期齐国所筑长城的遗址,古时齐鲁两国以此为界。

日观峰:在山顶东岩,是泰山观日出的地方。

以:在。

乾隆三十九年:即1774年。乾隆,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的年号。

乘:趁,这里有“冒着”的意思。

齐河、长清:地名,都在山东省。

限:门槛,这里指像一道门槛的城墙。

泰安:即今山东泰安,在泰山南面,清朝为泰安府治所。

丁未:丁未日(十二月二十八日)。

朱孝纯子颖:朱孝纯,字子颖。当时是泰安府的知府。

蹬(dèng):石级。

级:石级。

环水:即中溪,俗称梳洗河,流出泰山,傍泰安城东面南流。

循以入:顺着(中谷)进去。

道少半:路不到一半。

中岭:即黄岘岭,又名中溪山,中溪发源于此。

天门:泰山峰名。《山东通志》:“泰山周回一百六十里,屈曲盘道百余,经南天门,东西三天门,至绝顶,高四十余里。”

崖限当道者:挡在路上的像门槛一样的山崖。

云:语气助词。

几:几乎。

苍山负雪,明烛天南:青山上覆盖着白雪,(雪)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负,背。烛,动词,照。

徂徕(cú lái):山名,在泰安东南。

居:停留。

戊申晦:戊申这一天是月底。晦:农历每月最后一天。

五鼓:五更。

日观亭:亭名,在日观峰上。

漫:迷漫。

摴蒱(chū pú):又作“樗蒲”,古代的一种游戏,这里指博戏用的“五木”。五木两头尖,中间广平,立起来很像山峰。

极天:天边。

:通“彩”。

丹:朱砂。

东海:泛指东面的海。这里是想象,实际上在泰山顶上看不见东海。

或得日,或否:有的被日光照着,有的没有照着。

绛皓驳色:或红或白,颜色错杂。绛,大红。皓:白色。驳:杂。

若偻:像脊背弯曲的样子。引申为鞠躬、致敬的样子。日观峰西面诸峰都比日观峰低,所以这样说。偻,驼背。

岱祠:东岳大帝庙。

碧霞元君:传说是东岳大帝的女儿。

行宫:皇帝出外巡行时居住的住所。这里指乾隆登泰山时住过的宫室。

显庆:唐高宗的年号。

漫失:模糊或缺失。漫:磨灭。

僻不当道者:偏僻,不在道路附近的。

圜:通“圆”。

石罅:石缝。

瀑水:瀑布。

 白话译文

泰山的南面,汶河向西流去;泰山的北面,济水向东流去。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汶水,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济水。处在那阳谷和阴谷南北分界处的,是古代春秋时期齐国所筑长城的遗址。最高的日观峰,在古长城以南十五里。

我在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从京城里出发,冒着风雪启程,经过齐河县、长清县,穿过泰山西北面的山谷,跨过长城的城墙,到达泰安。这月28日,我和泰安知府朱孝纯从南边的山脚登山。攀行四十五里远,道路都是石板砌成的石级,那些台阶共有七千多级。泰山正南面有三条水道,其中中谷的水环绕泰安城,这就是郦道元书中所说的环水。我起初顺着中谷进去。沿着小路走了不到一半,翻过中岭,再沿着西边的水道走,就到了泰山的巅顶。古时候登泰山,沿着东边的水道进入,道路中有座天门。这东边的山谷,古时候称它为“天门溪水”,是我没有到过的。现在我经过的中岭和山顶,挡在路上的像门槛一样的山崖,世上人都称它为“天门”。一路上大雾弥漫、冰冻溜滑,石阶几乎无法攀登。等到已经登上山顶,只见青山上覆盖着白雪,雪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远望夕阳映照着泰安城,汶水、徂徕山就像是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停留在半山腰处的云雾,又像是一条舞动的飘带似的。

戊申这一天是月底,五更的时候,我和子颖坐在日观亭里,等待日出。这时大风扬起的积雪扑面打来。日观亭东面从脚底往下一片云雾弥漫,依稀可见云中几十个白色的像骰子似的东西,那是山峰。天边的云彩形成一条线呈现出奇异的颜色,一会儿又变成五颜六色的。太阳升上来了,红的像朱砂一样,下面有红光晃动摇荡着托着它。有人说,这是东海。回头看日观峰以西的山峰,有的被日光照到,有的没照到,或红或白,颜色错杂,都像弯腰曲背鞠躬致敬的样子。

日观亭西面有一座东岳大帝庙,又有一座碧霞元君庙。皇帝出外巡行时居住的处所就在碧霞元君庙的东面。这一天,还观看了路上的石刻,都是从唐朝显庆年间以来的,那些更古老的石碑都已经模糊或缺失了。那些偏僻不对着道路的石刻,都赶不上去看了。

山上石头多,泥土少。山石都呈青黑色,大多是平的、方形的,很少有圆形的。杂树很少,多是松树,松树都生长在石头的缝隙里,树顶是平的。冰天雪地,没有瀑布,没有飞鸟走兽的声音和踪迹。日观峰附近几里以内没有树木,积雪厚得同人的膝盖一样平齐。

桐城姚鼐记述。

 文学赏析

文章紧紧围绕作者的游踪进行,同时穿插对泰山特点的记述和对所见景观的描绘。正文共五段。第一段先从地理环境落笔:山南有汶水西流,山北济水东去,名山傍水,分外壮观。“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的两个“皆”字,顿挫有力,把泰山的水景由两条河铺开成面写去,点出了山南山北众多支流纵横交叉、终归一河的景色。横亘在阳谷与阴谷分界处的古长城给泰山增添了雄奇的色彩。接着点出泰山最高点日观峰,为后文埋下伏笔。这一段文字,是在作者登泰山之前,用粗笔写出了山、水、古长城、日观峰等几样景色,勾画了泰山有层次、有色彩、动静交织的总貌。简略的轮廓勾勒,线条清楚。

第二段,写他于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离京师,乘风雪,历经数县,抵达泰安的经过,以及在这个月的丁未日(即二十八日),与朱子颖登泰山的初程、日期和天气状况是全文的点睛之笔。他们从南面山麓登山。山道“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瞪,其级七千有徐”。作者选择的路线是循中谷人,“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看似轻描淡写,但读至下文“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顿有“成如容易却艰辛”之感。作者一登上山巅,望座座青峰披着皑皑白雪,照亮南天。俯瞰泰安城,汉水和祖徕山、沐浴在夕照中,宛如图画;环绕山间的云雾,就像轻柔的腰带。作者用很少的笔墨描绘的泰山夕照图,景 *** 真,意境开阔,有风雪初霁的光辉,有晚日照城郭山水的美景,尤其是“半山居雾若带然”,这是神来之笔,它使这幅雪山晚晴图神顿现,写出了泰山安详、明媚,肃穆中有温柔飘逸美的特殊风韵,这一笔给整个画面以无限的生机和情趣。这一切令作者心旷神怡,而作者的兴奋和喜悦之情,也溢于言表。

第三段是全文的中心。作者于二十八日傍晚登上山顶,第二天即除夕日(当年十二月小)五更时分夕即与朱子颖到日观峰上的日观亭,坐候日出。日出前,“大风扬积雪击面”,风雪交加,一与泰山道上“迷雾冰滑”照应,一派寒冬景象。自日观亭向东望去,山谷中云雾弥漫,即所谓“云海”。太阳出来前是,“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作者从山巅向下俯视,众山如骰子,这是从对面落笔写出日观亭位于最高处。“白”字写出了白雪覆盖群山的概貌。“稍见”呼应了“五鼓”,说明天色尚暗,一切景象还不清晰,只是朦胧可辨。这太阳未出的昏暗景象对日出奇景起了烘托作用。太阳将出时的景色是“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这是说,在天地相接的地方,有一线云层,显现出奇异的颜色.霎时间成为五彩缤纷。这时夜色已退,晨曦初现,太阳的形体未现,光芒已可见。很快这一线异色不断扩张、变幻,成五彩纷呈。这霞光的背景为欲出的太阳蓄了势。太阳出来时是“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这几句描写了太阳正出来,颜色赤红,有红光托着。作者没有写红云幻成半圆形,以极快速度跃出海面的景象,只用如丹砂一般红的色彩,写出朝阳的生气和力量。旭日如丹,倒映在海面上,上下辉映,一片红艳艳,海浪翻滚,红波摇动,犹如承托着太阳一般。这富有想象力的描写,把太阳的形象表现得气势磅礴。写日出还不就此为止。作者回头西望,日观峰以西诸山,阳光照射到的,呈红色;照不到的,依然白色。晨曦中红白错杂相间的群山,都似弯腰俯首,显得矮小,有如杜甫的名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效果。

作者写观日出之后,就写了名胜古迹,泰山上的名胜古迹很多,而作者只选了日观亭附近的一些古迹,加以简要记叙。写时,以日观亭为中心,把岱祠、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的方位记叙得清清楚楚,构成了以日观峰为中心的一组风景图。这些古迹的简介,突出了日观峰自古以来就是泰山的重要游览胜地,游人甚众,周围的古迹也随之而起。第五段,综述泰山的特点:“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圆。杂树,多松,生石罐,皆平顶。”在三多三少的排列中,着重写了山石的苍黑颜色和平方形状,着重写了松树生于石缝之中和平顶的状貌。这样,用短句写出了鲜明形象,突出泰山苍劲峻峭的面貌。又描绘了泰山严冬的景观:“冰雪,无瀑水,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多用两三字短句,简练峭劲。写冰雪处,与前文“大风扬积雪击面”相回应,并以此结束正文。最后一段“桐城姚鼐记”,交代作者,这是游记常见的格式。

《登泰山记》叙述作者偕友人冬日登泰山观日出的经过,生动地表现了雪后初晴的瑰丽景色和日出时的雄浑景象,抒发了作者赞美祖国河山的情怀。文章的基调积极、乐观、豪迈,是清代散文的佳作。